Tent. Euphorb. 107. 1824.
≡Bradleia zeylanica Gaertn. Fruct. 2:128. 1791.≡Glochidion hongkongense Müll. Arg. Linnaea,32:60, 1863; 广州植物志 268. 1956;海南植物志 2:124. 1965;广东植物志 5:58. 2003.
灌木或小乔木,高1-6m,全株无毛。托叶卵状三角形,长约2.5mm;叶柄长5-7mm;叶片革质,长圆形、卵状长圆形或卵形,长6-18cm,宽4-8cm,基部浅心形、截形或圆形,两侧稍偏斜,先端急尖或钝尖,叶背绿色,干后淡褐色,侧脉5-7对。花多朵组成腋上生的复二歧聚伞花序,通常雄花序和雌花序生于不同的小枝上;花序梗长约5mm;雄花:花梗长约1cm;萼片6,卵形,长约2.5-3mm;雄蕊5-6,合生,药隔突出;雌花:花梗长约5mm;萼片同雄花;子房球状,5-6室,花柱合生呈圆锥状。蒴果扁球状,直径约1cm,果皮革质,具8-12条纵沟。花期:3-8月。果期:7-12月。
产地:七娘山、南澳、大鹏、盐田、三洲田(深圳考察队15)、梅沙尖、沙头角、梧桐山(深圳考察队1844)、深圳植物园(王定跃 1001)。生于疏林中、旷野灌木丛或山坡灌木丛中,海拔100-350m。
分布:台湾、福建、广东、香港、澳门、海南、广西和云南。日本、印度、斯里兰卡、越南、泰国和印度尼西亚。
用途:茎、叶民间作草药,治跌打损伤等。